很多人,看廣告、聽人說、為了追求健康花了很多冤枉錢,買了一次又一次不同的保健商品,
最後發現每一次都沒感覺,為什麼呢?
以下為您分析箇中原因,與您分享:
非專業醫師研發:大部分的保健食品製造,研發者僅有食品營養的背景,毫無臨床經驗。
只提供營養份:營養是必需的,當人體處於非健康狀態,若非因缺乏營養素造成,單純補充營養是不足的,所以調整「體質」才是根本。
原料成份不足:「將本求利」是商家的核心價值,成本越低越有利於行銷,所以成份低是常態,當然無效。
建議食量不足:為了迎合消費者的方便,常常建議每次1一2顆,若以化學製劑則可,天然成份則完全不足。
建議餐數不足:在非專業角度,只怕消費者嫌麻煩,常建議一天只吃早、晚二餐,造成保健成份中濃度起伏不定,成果大打折扣。
無法正確建議:政府為了管控少數不肖業者誇大廣告。制定世界最嚴規定,病名、器官、症狀,一概不得引用,否則就是「罰」。
偉大的「三盲政策」:因為不能引用以上形容,造成三大問題。
(1)消費者不知道在買什麼。
(2)業者不知要講什麼。
(3)政府根本不知道您們在做什麼,這就是「三盲」。
所謂民眾「知的權利」,蕩然無存,真是偉大的政策,為什麼不學學日本呢?
廣告炒作話題:原來保健食品皆以短線操作,三年一議題,原料不斷更新,廣告元素不停變換。
這與傳播媒體未盛行之前的「王祿仙」(台語)是一樣的,民眾一樣是被操控的消費者,只是換上科技的外而已。
Slow and steady wins the race